目前国内高校校园网络基础建设都比较完善,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长期以来,大多高校实验室归各院系管理,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信息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存在资源浪费情况,而且目前大多数的实验室管理都还处在人力加纸质件的阶段,随着实验教学任务的增加、资料的累积、设备的增加、人员的变更,必然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信息相互独立、不能共享
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低
实验室资源浪费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实验室设备和低耗品统计难
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较落后
实验室管理成本加大、难以沟通
常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很多软件系统功能单一,不能全面管理实验室事务,高校需要运行多个应用系统来分别管理设备、物资、经费、人员、实验教学等。如“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软件”、“报表系统”等,人为加大信息壁垒,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增加了运行管理成本。
部分管理软件由实验室主管部门直接运行管理,基层实验的实验人员难以参与其中的数据管理,这就加大了信息收集的难度,降低了信息的及时性,也减少了数据验证和审核的环节,难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国内部分高校个别部门自行开发的软件虽然非常符合本校的管理模式,具有独特的个性,软件只适合本部门使用,缺少普遍适应性,很难移植到其他部门;同时,在校开发系统的人员因工作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保障后续不断更新和维护,造成系统使用困难。
普通非教育行业的商业软件公司的产品对实验室管理需求把握不够准确,缺少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深入研究,因此也很难开发出适合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软件。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教务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员、老师、学生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平台。整个系统平台整合了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及其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其内容涵盖了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实验用房、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实验预约、实验课表、实验考勤、实验成绩、实验门禁、视频监控、设备耗材、大型仪器、数据上报、实验办公、实验资源、安全准入等元素,是一套信息高度共享、使用方便、功能强大、使用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可极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
系统拓扑图: